7月23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紧随其后,百度和中国火星探测工程面向全球发起了中国第一辆火星车全球征名活动。没错,就是下面这台火星车!如今它已离开地球,正在被送往4亿公里外的火星表面!据专家介绍,这个“大家伙”将在火星表面待90个火星日(大约92个地球日),承载着勘测地形地貌、探测火星土壤结构、分析火星表面成分等重大任务。任务如此艰巨,但这辆火星车还没有get自己的
2021年 8 月 1 日消息,近日,工程师们开发了一种类似双足鸵鸟的机器人,该机器人使用机器学习自学跑步,同时使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这样做的两足机器人。该机器人名为 Cassie,它最近完成了一个里程碑式的跨越,一次充电即可在户外环境中在 1 小时内步行 5 公里而不受束缚。Cassie 是由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的机器人学教授 Jonathan Hurst 创建的。创建双足机器人时最大的挑战之一是,
10月9日消息,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工程师们创造了一种鱿鱼状的机器人用于水下勘探。机器人可以不受束缚,使用水流自行推进。它还克服了电气挑战,例如能够携带传感器和相机。迈克尔·托利(Michael T. Tolley)是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之一,也是圣地亚哥加州大学机械与航天工程系的教授。托利说:“实质上,我们重新创建了鱿鱼用于高速游泳的所有关键功能。” “这是第一个可以像乌贼一样产生快速运动
RoboBusiness Direct会议将在10月29日举行,在此次研讨会上,哈佛生物设计实验室的创始人,威斯生物启发工程学院Conor Walsh教授将描述软体机器人研究的现状,以及对可穿戴式机器人的部署。经过机器人专家,功能服装设计和运动科学背景的跨学科研究人员近十年的努力,如今,可穿戴软体机器人已离开实验室,并已部署到一系列激动人心的应用领域。本演讲将概述该技术的成熟程度,并通过与行业合作
你和机器人的一个重要互动就是他们用呆呆的眼睛看着你。迪斯尼公司的一个研究小组正试图通过微妙的头部运动和眼睛运动,使机器人看起来更逼真,但是它没有皮肤,看着真的很恐怖,对孩子来说简直就是噩梦。这种机器人主要由一个静止的躯干(穿着一件时髦的衬衫)组成,支撑着一个高度活跃和关节状的头部,由迪斯尼研究部门的工程师、沃尔特·迪斯尼想象工程公司的工程师以及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和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机器人
由沧州渤海石化工程有限公司制造的移动式废催化剂磁分离设备在茂名石化催化裂化装置于7月22日正式投入运行,目前已经过一个多月的长周期运行考验。该设备由多级磁分离主机、原料缓冲仓、消静电部件、除杂部件、匀料部件、控制单元等多部分组成,安装于一辆平板拖车的集装箱内部。该设备安装于一辆平板拖车的集装箱内部,在催化裂化装置附近或FCC废催化剂堆存地,利用移动式磁分离设备,对从装置系统中卸出的废催化剂(平衡剂
5月10日,记者从国家能源集团获悉,该集团大渡河公司建成国内首套砾石土料自动化掺合系统已在双江口水电站投入试运行,标志着该系统及工艺进入实际应用阶段。图为双江口水电站砾石土料自动掺合系统作业现场该系统在国内首次采用自动化掺合工艺制备砾石土料,由供料系统、配料系统、掺合系统、堆存系统、智能控制系统等组成,实现少人值守、自动化生产和智能化监控。相较传统“平铺立采法”,具有掺配精度高、质量波动小、掺合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