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大疆正式发布了植保无人机新品T30/T10。
这是大疆又一次根据市场反馈对植保无人机的全面升级,为了改善无人机的安全性,大疆植保无人机T30甚至还配备了武装直升机阿帕奇同款的球形全向激光雷达。说起无人机,多数人想到的可能还是用来航拍的无人机,那些在空中能拼出一幅幅灯光图案、在各大晚会或典礼上能上演一个特别节目的无人机梯队近年来屡见不鲜。
其实,除了表演,无人机在农业上的应用已经并不少见。
陈韬给出这样一个数据,“在黑龙江水稻市场作业中,大疆(植保无人机)的覆盖率已经超过了60%。”这就意味着,在农业大省黑龙江的水稻种植中,仅仅是用到大疆植保无人机的耕地已经过半。
毫无疑问,无人机技术正在改变着这个行业。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曾指出,过去“农民”是身份,现在要把“农民”概念回归到职业概念。
对于拥有14亿人口的人口大国,首先要保证的就是吃饭问题。正因如此,无论房市、楼市、产业园区如何兴建,国家始终坚持着“18亿亩耕地红线”。
耕地保有量是国家宏观调控可以控制的,国家难以调控的是:当快递、外卖等新兴行业吸引越来越多农村人进城打工时,如何保证“18亿亩耕地”上都能够长出粮食?
让国内被标签化的“农民”成为一个真正有高收入、有尊严的职业,成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随着一系列科技公司的积极投入,这个问题开始得到改善。
包括植保无人机等自动化、智能化农业设备的出现,让一些有想法的年轻人开始回到农村,成为“新农人”,大疆内部也称之为“农业经理人”——通过新技术的赋能,将他们塑造为对农业生意进行操盘的人。